职场是由人组成的,人才是一切事务的核心。
只要把人的问题解决了,其他一切问题都会顺水推舟、水到渠成。
职场的本质逻辑是企业付出成本和资源换取员工努力工作,而员工努力为企业创造价值,以换取报酬或谋求更加长远的发展,一切都围绕着“利益”展开,各取所需,各得其所。
对于企业来说,一切行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使自己利益最大化。
导读:为什么每年大学毕业生那么多,企业仍出现用工荒、招聘难等现象?
企业招聘难、求职者难找工作的问题一直存在,“还是找个厂子去上班吧。”
这句本是用于劝勉的话一度成为年轻人之间广泛流传的热梗,在考研、公考失利或者求职遇挫,甚至唱歌跑调、输掉一局游戏时,都能听到这句调侃。
准确来说,“用工荒”和“就业难”并不是同时存在的两种分割现象,而是同一个现象的两种表现,目前已经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常态。
图片
劳动者与岗位的衔接存在滞后
每年扩招的大学生数量、递增的毕业生大军、大公司降薪裁员和关门破产的新闻层出不穷,各种噱头造势充斥着网络,在各种媒体舆论的渲染下,我们不得不相信就业市场确实不容乐观。
一到毕业季就会有大量应届毕业生涌向社会,教育部数据统计,2022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攀升至1100万,然而我国就业市场却出现了“用工荒”和“就业难”并存的尴尬现象。
按照常理来说,既然有“用工荒”,人们的就业应该不是问题,但实际情况却是两种情况同时存在。
那么究竟是企业缺人还是人缺工作呢?目前的“用工荒”与“就业难”,总体上是一种错位叠加现象,即劳动力市场既有需、也有求,但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并不对接。
企业有用工需求,劳动者有就业愿望,但其中存在着阻断了供求双方的障碍,使其匹配起来十分困难。
首先,劳动力市场虽然存在空缺,但求职者的技能与岗位需求不适应,劳动者需要经过培训才能实现人岗匹配;
其次,由于信息传递不畅通和市场功能的局限,这些人无法实时得到企业招工用工的信息。
图片
用工荒是因为岗位待遇差
我国目前的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市场,造成“用工荒”的根本原因是劳动者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。
许多企业对工人的压榨可以说是到了极致,不再采取制度化、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体系,而是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降低工人的成本,总是不遗余力地去压榨工人,因此变成了悬在工人头上的一把剔骨刀。
一方面,企业想要招到符合自己要求的员工,另一方面却又不愿意改善所设岗位的工作环境,同时不重视员工的基本需求,例如不改善住宿环境、不按时发工资和肆意罚款加班等等,结果是不仅招不到人,更可能会造成员工流失严重。
创业初期的公司通常会出现招不到人的问题,因为大学生一直受到“先就业再择业,高起点好择业”的观念影响,对待大型上市公司往往趋之若鹜。
而对于创业初期的小公司则是避之不及,这样的结果无非是知名企业用人供过于求,小型公司供不应求,最终激烈的竞争压力又落回了大学生自己身上。
在如今的社会大背景下,行业层出不穷,企业为年轻人提供的岗位越来越多,因而即便不进入公司上班,毕业生也能找到其他的出路,或创业或自营,无需担心赚不到钱。
图片
招聘难是因为毕业生眼高手低
在如今应届大学生的群体中,排除那些想继续深造、积极在家备战考公考研等对自己有清晰人生规划的。
对于剩下找不到工作的毕业生而言,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缺少对自己清晰的认识,从小到大看过太多类如比尔盖茨、乔布斯之流的励志故事,早已被所谓的成功学洗脑,为浮躁的社会风气所累。
从旧有的传统观念来看,大学生非常“值钱”,而现实是经过数年来高校扩张以及应试教育的影响,大学文凭越来越普遍化。
图片
在面临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时,那些“自命不凡”的大学生会产生难以适应从基层干起的巨大心理落差,在收入与欲望不相适配的现实压力下,他们不想通过适应工作来认清自己,而是幻想毕业就能一步到位,在机会面前却又没有足够胜任的能力,所以最后找不到工作。
现今多数大学生都是家中独苗,在家庭中养成了骄纵懒惰的习惯,而这种习惯则会在他们适应社会的过程中显露出来,比如做事拖沓和不愿吃苦……
谁不想拥有一份薪酬可观的稳定工作呢?但这恰恰需要努力和阅历,妄想一蹴而就便是眼高手低,只有痛楚才能打破他们象牙塔里的美梦。
不可否认,如今的社会是一片逐利的海洋,人人都想赚大钱,然而部分年轻人不懂得社会规则,只顾追随浮躁的社会风气导致眼睛和双手无法有效协调,最后事半功倍,得到来自社会血淋淋的教训。
文/老夏分析师
有时候,虽然素未谋面。却已相识很久,很微妙也很知足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上一篇:害怕被裁,失业?这件事得做